首页 > 新闻中心 > 铸就“造梦工场”培养工匠人才!保定技师学院探索中德合作项目
铸就“造梦工场”培养工匠人才!保定技师学院探索中德合作项目

发布时间: 2022-08-16 14:05:49   信息来源: 保定技师学院

摘要: 中德班开展以来,保定技师学院引入德国教学大纲,德企校共同开发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培养能够采用双元制模式进行教学和鉴定考核的专业师资,学生毕业时,可按照德国标准进行考核,考取德国机电一体化工证书,同时考取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高薪就业的更有利条件。

11名学生进入军工和高新企业核心技术岗位,包括凌云中央研究院、长峰金鼎等企业,9名学生入职德企,5名学生以技术兵待应征入伍……


为深化特色办学,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2018年,保定技师学院首期“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实验班”(简称中德班)正式开班。


微信图片_20220817140638.png

2018年5月,在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及人社局、教育局等领导见证下,保定技师学院、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秘书处)三方签署协议,共建河北省第一个“中德机电一体化班”。


目前在校生人数163人,其中2018级25人,2019级45人,2020级45人,2021级48人,为雄安新区、中德产业园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一、时代需要中德班应运而生


8月12日上午10时,在保定技师学院电工实训车间,2019级中德班学生葛紫藤,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河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模拟训练。


葛紫藤所在的中德班是保定技师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特色项目,是河北省技工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首次尝试。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转型离不开技术人才的转型。2016年,保定技师学院就开始着手与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共同探讨合作办学模式,但因为缺乏能够参与实施双元制培训的企业,一直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当时我们都感觉很遗憾,后来我带领学院老师到江苏等开办中德合作办学比较早的多家职业院校学习,经过反复研讨,确定了办学方向。”保定技师学院院长崔欣说,“2018年5月22日,学院与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合作,成功举办了河北省首家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


2018年9月,首期“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实验班”正式开班,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学制3+2,截至目前,已经连续招生4年。


中德班开展以来,保定技师学院引入德国教学大纲,德企校共同开发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培养能够采用双元制模式进行教学和鉴定考核的专业师资,学生毕业时,可按照德国标准进行考核,考取德国机电一体化工证书,同时考取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高薪就业的更有利条件。


“此次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的启动,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对保定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助力经济腾飞。”崔欣说。


二 、中外专家深入课堂指导教学


中德班学制为4年,入学注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年后获得中专毕业证书。从第4年开始,转段注册保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级工班,毕业后取得保定技师学院高技班毕业证书,通过德国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考试可以取得国际认可的德国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证书。


“德方提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本地企业与学校实际,‘德企校’共同开发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所谓‘双元’就是指学校和企业。”崔欣介绍说。


在中德班的教学过程中,德国专家利用云平台进行监督授课与教学指导。每周教师上课的教案、课时记录签字表、学生的工作页、学生上课学时及学习内容签字表、学生上课的照片等资料都上传到云盘,德国专家对教学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同时,建立中德班的微信群,任课教师将学生每天上课情况随时拍照发到微信群与专家随时分享教学实施过程,并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时向德国专家请教。


2019年暑假,保定技师学院选派了5名机械专业教师、5名电气专业教师、1名信息技术教师和2名管理教师组成的13人团队赴德国进行了为期28天的“双元制”教学研修与访学。


微信图片_20220817140831.png

德信合力开展的2019为期四周的保定技师学院HWK中德机电一体化班德国师资培训活动


优质的师资团队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高品质。“我们以学生身份实际参与到德国‘双元制’的教学环节,经历了原汁原味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对德国的‘双元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也有了更多思考。”保定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崔志锋说。


任课教师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激发教学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研究教学项目,相关专业教师主动成立备课小组,每周组织集体备课,对相关教学内容研讨,理论课与实习课相配合,理论课之间互相配合,所有授课围绕教学模块,互相衔接。各科教师编写工作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授课,课堂效果非常好,并主动在其他任课班级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果。


三、“双元制”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


在中德班,教室学生的座位不是一排一排的,而是大家围成一圈,学生们踊跃提问,一起来完成讨论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另外,中德班的教学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每天都有理论课和实践课。


“从第一课起,我们就开始了一种和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第一届中德班学生姚嘉伟坦言,我们用的是德国的课程大纲,所有的学习都要求我们完成每项工作任务,从最简单的启瓶器到复杂的打孔机,直到最后独立完成一整套机电一体化系统。


保定技师学院院长助理齐新英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德班都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教学全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引导,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介绍说,中德班第一学期,就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工作模式;第二学期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铣工模块的教学实训,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对学生进行培训,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学习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生产工艺要求等内容;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相关的岗位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打造闪亮名片输送工匠型人才


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保定技师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按学习领域划分,对接企业标准和岗位要求,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发了本土化课程体系,经过不断运行与改进,教师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加,做到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氛围明显优于其他班级,通过工作计划、自我展示等教学环节,明显提升了学生的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今年6月,19级45名学生按德国标准参加了毕业考试第一部分,44名同学合格,合格率97.8%;18级25名学生参加了毕业考试第二部分,合格率100%,全部拿到了德国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证书。


整个考试过程申报资格审核与考试过程监督、评分过程都由德国专家全程参与,组织严密,评分严格,德国考试委员会的专家一致认定考试整个过程符合德国要求,学生综合能力达到了德国标准。


18级11名学生进入军工和高新企业核心技术岗位,包括凌云中央研究院、长峰金鼎等企业,9名学生入职德企,5名学生以技术兵待应征入伍。奥润顺达、长城汽车等企业也提供技术岗位,纷纷预定19级中德班学生。


凌云中央研究院


凌云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凌云集团和凌云股份的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主要的职责是开发高强度轻量化车身安全与结构部件,随着产品精度的提升和国际化业务的推进,凌云中央研究院急需引进一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技能人才,用于提升现有工艺技术水平,解决国际化技能人才的需求。


6月,凌云中央研究院组队到保定技师学院进行了参观学习,对学院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给予高度认可和评价。“中德班的学员们动手能力极强,对机械和电气掌握程度较深,有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我们现有技能员工的水准。”凌云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景告诉记者,“通过学院的协调,共计7名学生参与了我单位组织的面试,面试过程异常顺利,由研究院的高级技术和技能人员担任评委,目前,这7名学生已经全部入职,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已经充实到研发的生产现场,预计会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凌云发展的动力源泉。”


德国司代普公司、德国西门子、华为公司····


德国司代普公司有意向在学校建立德国司代普河北中心、德国西门子公司有意向与学校共建数字化创新中心、华为公司与学校签约共建ICT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在中德班开展过程中,保定技师学院不仅提升了校企合作水平,还进一步带动、促进多家企业与之洽谈合作意向,国内外多家企业纷纷表示希望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期待“订单工匠”早日上岗。


“保定技师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做职业教育,打造保定技工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品牌,打造与中国企业发展相配套的职业教育模式,用实际行动诠释技工教育对经济发展特有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本地经济,为更多的高端企业能够落地保定、为雄安新区的研发转化搭建一个高技能人才支撑的雄厚平台。”崔欣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