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4-02 11:56:28 信息来源: bildungsklick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因其"理论结合实践"的独特模式享誉全球,每年为德国输送数十万高素质技术工人。然而,随着技术工人短缺加剧,这一传统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帕德博恩大学在欧盟“FEWL”(深化正规教育与工作场所学习融合模式研究)项目框架下开展的最新研究,考察了双元制教育的三个中心学习场所之间的合作 :职业学校、培训企业和跨企业职业教育机构。该项目基于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相关参与者的访谈以及综合、比较研究方法,揭示了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参与者面临的挑战,例如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协调不足,以及合作缺乏制度性框架。同时,该研究提出了创新的合作改进方案。
在双元制体系中,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经验相辅相成,并得到跨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的支持。正是这种环环相扣的模式使德国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是,为了使互动顺利进行,学习地点的密切协调——即所谓的学习地点合作——是必要的。
作为 “FEWL ”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于 2023 年 1 月至今年 12 月进行,由欧盟资助,总额约为 804,000 欧元,帕德博恩大学系统分析了学习场所之间的合作。项目团队由 Christian Harteis 教授和 Dietmar Heisler 教授领导,他们分别来自“继续教育中的教育管理与教育研究”和“职业教育科学”工作组。
研究表明,学校、企业和跨企业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往往以问题和事件为中心,而不是持续的。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通常仅在出现缺勤或表现不佳等问题时进行。即使存在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但内容与时间安排常协调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出现重复或断层,同时由于缺乏合作规范标准,协作成效高度依赖参与者的个人主动性。
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体现学习场所合作成功实践的案例:定期互访、联合项目或个别企业和职业学校就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结构化交流,促进合作。与大企业的合作尤为成功,这些企业会安排协调员作为学习地点之间协调的联系人,进行持久的、更具约束力的沟通可以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研究结果不仅引起了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兴趣,也引起了教育政策决策者的兴趣。Schwede 总结道:“加强学习地点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双元制的质量,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全面,从而从长远来看增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吸引力。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场所之间所协调的挑战不仅限于双元制培训,其他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领域(如教师培训)也可以从结果中受益。